(通讯员 王迪 李渫 钟思思)为帮助2026届毕业研究生精准把握就业形势、科学规划职业路径,365英国上市集团英国365集团研究生办于2025年11月7日开展就业指导培训,黄畅老师和罗静伟老师围绕就业现状、职业规划、信息获取、实操要点四大模块,提供专业化就业支持,助力学子稳步求职。

黄畅老师讲解
一、就业现状解析:把握趋势,明晰机遇
1. 市场格局与竞争态势
2025年下半年全国就业竞争主体超1500万,涵盖应届毕业生、归国留学生及往届未就业人群,其中应届毕业生达1222万,同比增长43万。与此同时,考研报名人数同比减少50万,部分考生转向考公或直接就业,进一步加剧就业竞争。
行业需求呈现明显分化:传统行业如房地产、教培岗位大幅缩招69%,而新能源、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需求激增127%。以云南大学英国365集团为例,2025届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仅4.63%,这一数据打破了“考研即铁饭碗”的固有认知,凸显学历提升与就业竞争力并非绝对正相关,选对赛道的重要性愈发突出。
2.编制岗位变化与生物产业机遇
编制岗位面临结构性调整:受人口出生率“断崖式”下跌(2016年出生1786万,2023年降至902万,7年间近乎腰斩)及财政“缩编控编”政策影响,多地已暂停教师招聘(如江西万年县、进贤县),并推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与退出机制,传统“铁饭碗”稳定性被削弱。
与之相对,生物产业迎来政策与市场双重红利: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“生物制造”列为未来产业核心,预计全年生物经济规模突破22万亿元,人才缺口超百万,形成生物医药与精准医疗、农业生物技术与碳中和、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三大黄金赛道。目前全国已形成环渤海、长三角、粤港澳、成渝、中部五大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,国药股份、复星医药、华大基因等重点企业布局广泛,为生物专业研究生提供充足就业空间。
二、职业规划:明确路径,精准适配
1.自我认知与方向匹配
可借助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定位职业倾向,实现精准适配:研究型倾向适合科研、药物研发等岗位;实用型倾向适配实验室技术、生物制造相关工作;事务型倾向可关注公务员、质检类岗位;艺术型、企业型、社会型倾向则分别对应生物科普设计、行业管理、教育咨询等方向,帮助学子从兴趣出发规划职业路径。
2.核心路径选择
升学读博:适合三类人群——计划留一线城市、注重下一代发展起点的学子;热爱科研且能力突出、科研潜力大的学子;硕士阶段专业就业面窄,需通过博士学历拓宽就业空间的学子。准备阶段需提前联系导师,明确招生指标(含潜在追加指标),区分申请考核制与普通招考的差异,同步关注招生时间节点与考试要求。
直接就业:可分为体制内与体制外两大方向。体制内方面,选调生、人才引进流程简化(多数仅需面试),部分地区提供安家补助、生活补贴(如咸宁市硕士享3-4万元安家补助、5.4万元生活补贴);公务员、国企央企(如国药集团、中粮集团)岗位稳定,专业对口性强,涵盖检疫、监管、研发等方向。体制外方面,外企(辉瑞、罗氏)、国内龙头药企(恒瑞医药、迈瑞医疗)及生物科技公司(贝瑞基因、燃石医学)岗位丰富,覆盖研发、临床研究(CRA)、药物警戒(PV)等;同时,硕士可放宽城市选择,非一线城市企业对应届生需求更旺盛,就业机会更多。
三、信息获取:打通渠道,打破壁垒
1.核心渠道汇总
高校渠道:以本校就业信息网、就业公众号为核心,同时关注隔壁高校及就业目标地高校的就业平台,这类渠道常发布校招专属岗位,信息针对性强,适配应届毕业生需求。
官方平台: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、国聘网、各地人社厅官网、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服务平台等,主要发布公务员招考、国企招聘、事业单位(如疾控中心、食品药品检验所)岗位信息,权威性高、信息可信度强。
企业渠道:聚焦目标企业官网、官方微信/微博,以及生物行业专属招聘平台,可及时获取外企、民企的最新招聘动态,涵盖研发、生产、销售等全链条岗位,适配体制外就业需求。
人脉渠道:导师推荐、学长学姐内推是核心且高效的渠道。导师在行业内人脉广泛,可对接合作企业、学术圈资源;学长学姐能提供岗位真实工作内容、应聘经验,帮助精准匹配岗位。
区域渠道:关注区域特色就业公众号,如湖南地区的“湘高就业”“湖南医护招聘”“湘师汇”等,这类平台聚焦本地就业信息,可获取区域内事业单位、企业、教师岗位的招聘动态,适配计划在特定区域就业的学子。
2.前期准备
提前收藏常用求职平台,便于实时查看信息;留存个人资质证明,包括成绩单、实习证明、干部任职资料、科研经历证明等,为简历撰写、面试提供支撑;同时,充分利用应届生身份,优先参与校招,校招岗位竞争压力相对较小,企业培养体系更完善。
四、求职实操:规范流程,提升成效
1.岗位选择与适配
鼓励关注生物领域新兴赛道,如AI制药(深圳埃格林医药、英矽智能等企业的AI产品经理、研发工程师岗位)、大健康(恒瑞医药、云南白药的健康管理岗)、银发经济(翔宇医疗的老年健康产品研发岗)等,这类赛道竞争小、成长空间大,契合行业发展趋势。
同时,不同专业可针对性适配岗位:植物学专业可关注科研机构(中国科学院、农业科学院)、种子公司;微生物学专业适配食品发酵企业、药厂、环保监测机构;生理学、遗传学专业可对接医院科研平台、生物医药公司,实现专业与岗位精准匹配。
2.政策与流程规范
学院202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截止时间为2026年8月30日,需在截止前完成毕业去向登记,避免影响就业统计与档案流转。
就业签约全面推行网签,自2023届起纸质三方就业协议不再必需,“报到证”已正式退出历史舞台,所有签约流程可通过“全国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与毕业去向登记平台”办理。
网签平台操作需遵循规范:用人单位发起签约邀请后,毕业生需及时回应,待学校(院系)完成签约审核即为生效;若需解约,需由毕业生或用人单位发起申请,经对方回应、学校(院系)审核后完成,确保流程合规。

同学们认真听讲并拍照

活动现场

罗静伟老师指导学生修改简历
结尾:
本次就业指导培训为2026届毕业研究生提供了系统的就业支持,从形势分析到路径规划,从信息获取到实操规范,全方位覆盖求职需求。希望各位学子能把握生物产业发展机遇,明确职业方向,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提升就业竞争力。祝愿2026届毕业研究生顺利毕业,在职业道路上启航远航,斩获心仪岗位!

